浙江省唯一招商引资服务网站 长三角地区招商投资项目交流中心
匠心打造浙江制造 激发经济转型升级新动能
浙江招商引资网     发布时间:2016-12-26 19:17:00      来源:浙江在线-浙商网     作者:     浏览:3084

  这是充满挑战与思考的一年。2016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注定将成为浙江经济华美乐章中响亮的乐音。

  借助“一带一路”和跨境电商实现逆势飘红,浙江外贸在转型升级中迎来新的动力;特色小镇建设遍地开花,成为经济提速换挡的重要基因;“互联网+”战略持续深化,与传统结合产生聚变;创业创新活力四射,为经济转型注入动能;“工匠精神”打造“浙江质造”,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新常态、新理念、新实践,浙江经济勇立潮头,继往开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浙江商人砥砺前行,聚“洪荒之力”,展鸿鹄之志。

  相关报道:

  智慧篇:“互联网+”传统产业 浙江经济转型增添新动能

  创新篇:集聚效应营造“双创”热土 创业创新聚变成浙江经济新引擎

  开放篇:借力跨境电商与“一带一路” 浙江外贸探索逆势飘红新思路

  浙江在线-浙商网12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石潇俊  编辑 潘洁)吴越以西,莫干山巅,古代铸剑大师干将和莫邪毕其一生,化血铸就两柄宝剑的故事,在这里传唱千年,也深深印在每一个浙江人的心中。

  钱塘江畔,莫干山麓,一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浪潮正在席卷浙江。时光流转,经过无数次变迁,古越大地已非昨日面目,但浙江人文化基因里的工匠精神却传承下来,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作为内生动力融入了浙江制造的血液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期,浙江正在以“工匠精神”打造“浙江智造”,一大批特色小镇、示范基地擎起“浙江智造”大旗,激发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精益求精没有变,锐意进取也没有变,浙江对“智造”的追求一以贯之延续初心。

孙亚青在西班牙表演制扇技艺

  浙商精益求精传承匠心

  浙江,不缺故事,也未少坚守和传承。

  取一段头青竹,经过打磨,抛光,再糊以精美的扇面,30多天后,一把光洁亮丽、开合自如的折扇便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在王星记的生产车间里,每天都在演绎着工匠情怀的故事。作为一名老王星记人,总经理孙亚青在这里走过了41个春秋。从一个不满20岁的小姑娘到现在重担在肩的总经理,孙亚青打磨着自己的技艺,也见证了王星记一步一步发展壮大。

  凭一把纸扇打出一番天地,王星记的成功不是偶然。对每一把扇子精雕细琢,检验合格才能出品,可以说,一把扇子就凝聚了一位大师级“匠人”的心血和汗水。

  “要打造制造业的‘百年老店’,企业必须有追求,有坚持不懈的匠心精神。”孙亚青把匠心精神称之为灵魂和对自己的一个承诺,“在每一件产品里,把最好的工艺、最好的文化传递给消费者”。

  在孙亚青身上,一位浙商对匠心的追求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随着王星记折扇作为G20嘉宾礼品在世界舞台一展芳华,人们记住了王星记这个名字,也看到了浙商匠人不忘初心的坚持。精于细节的习惯,成就了王星记的传奇。

  遍览浙江,王星记和孙亚青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无论是历史传承还是后起新秀,工匠精神,浙江薪火相传。

  从一把剪刀“张小泉”到轴承零件“万向节”,从西子联合到正泰汽车,鲁冠球、李书福、南存辉、王水福、徐冠巨......这一长串名字代表的浙江商人,把铸就匠心之魂如歌声般传唱于世。“老底子的浙商精神,是坚持匠心不变。”孙亚青说。

老板电器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

  匠心打造浙江制造的品牌和标准

  如果说王星记代表对传统制造业的传承和提升,老板电器传递出的,则是对现代产业精益求精的质量精神。

  纵观国内厨电市场,目前活跃的品牌多达几百个,但大多数品牌规模很小,一些杂牌也混在其中,“要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推动产业升级势在必行,生产制造朝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老板电器品牌总监叶丹芃介绍。

  2016年,年产225万台厨电的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落子杭州,车间建设按照制造工艺主线布局,从材料进货、冲压、焊接、装配到入库,整个流程按照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进行设计。

  叶丹芃介绍,该数字化车间建成后,企业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制造周期缩短30%以上,年节省人工成本30%左右,产品品质一次良率提升20%以上。

  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老板电器对智能制造的不懈追求。随着浙江对“浙江制造”品牌建设的推进,改变不仅在老板电器身上发生,在浙江制造的每一个领域,工匠烙印的文化底蕴都清晰可见。

  2016年5月,浙江发布《“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计划到2018年,制订“浙江制造”标准300个以上,制造业企业为主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国家标准200项以上,把“浙江制造”打造成“中国制造”的标杆和浙江经济的“金字招牌”,为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浙江制造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产业整体水平,省经信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开展“浙江制造精品”认定工作,推广应用一批“浙江制造精品”。

  截止目前,浙江省已认定“浙江制造精品”共473个产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大、产能级高、带动性强的专精特新产品成功进入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目录,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产业整体水平。

12月22日,2016“浙江制造”认证双对接系列活动在杭州启动

  “浙江智造”激发经济转型升级新动能

  遍览吴越大地,秉承“工匠”精神的浙江制造业,在全球经济步入寒冬的艰难时刻,通过自我提升主动寻求产业突围之策,凌寒绽放,静待芬芳。

  今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

  事实上,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广阔前景,浙江早已敏锐察觉。

  2014年10月,浙江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工业强县(市、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工业强县(市、区)建设试点单位要达到“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要求,产品与装备的智能化开发形成规模,企业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制造方式的自动化、网络化覆盖面持续扩大。

  紧接着,在2015年10月,浙江又发布《浙江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行动方案(2015-2017)》,提出到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智能装备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平台,培育50个智能制造特色小镇,10个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是《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重大决策。秉承匠心精神的浙江制造业,正在这条道路上加速前进。

  2015年,浙江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95.89,排名全国第三,各省区第一;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98.15,位居全国第2位。

  智能制造、“两化”融合、信息经济,是撑起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支点,也是“浙江质造”迈向高端的必由之路。“科技革命、产业变化已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表现出区别于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对记者表示,“未来抢占产业高地,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明确了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未来的浙江,如何抓住时机乘风起舞、顺势而为?

  对此,兰建平有着自己的解读。“从宏观层面看,要抓住国家全面部署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战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施浙江版的制造业升级工程;从微观层面看,要积极推动产品数字化、生产自动化、装备智能化、管理精细化、营销网络化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工程,打造数字工场,培育智慧企业;从中介层面看,要着力培养各行各业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并逐步形成服务全省、服务全国、走向全球、可复制的市场主体和专业化服务机构。”

  潮起钱塘江,怒涛千古响奔雷。在全球化经济走向深度融合的今天,怀揣工业强省之梦的浙江以制造业为基,回归实业。初心不改,笃定坚毅,一如身旁奔腾千年的钱塘江潮,风起浪涌,一往无前。


扫一扫
关注浙江招商网

招商引资

投资浙江

企业融资

新三板上市

公司注册